-
微軟失去了全球市值第一的寶座
美國時間1月30日周三收盤時,微軟市值以微弱的差距落后于亞馬遜,讓出了世界第一的寶座。盤后發布的2019財年第二季度(2018自然年第四季度)業績不及預期,又給微軟的股價雪上加霜。雖然微軟的商業云業務收入增長強勁,但總營收、總利潤仍略遜于市場預期,導致微軟股價盤后震蕩,先上漲了3%,后來又一度跌超3%。本季度微軟總營收為324.71億美元,同比增長12%,較市場預期低4000萬美元。GAAP下凈利潤84億美元,GAAP下、稀釋后EPS為1.08美元,略遜于市場預期的1.09美元。微軟稱,四季度以派息和回購形式回饋股東達到96億美元,并表示,若不計稅改影響的一次性支出在內,四季度盈利其實略高于市場預期。當季智能云業務營收為93.8億美元,同比增長20.3%,高出市場預期的92.7億美元。該項業務下的服務器產品和云服務收入增長24%,Azure收入增長76%,企業服務收入增長6%。但另外兩大業務雖然當季同比增長均在10%以上,但均不及市場預期,拉低了總營收水準。其中,生產力業務營收只有101億美元,個人計算業務營收只有129.9億美元。按產品細分來看,除了Windows OEM之外,微軟的其他業務全部錄得了增長,七項業務獲得了20%以上的增長。其中,Office消費類產品和云服務營收增長11%,Office 365用戶增長3330萬;Dynamics 365 增長51%,推動Dynamics產品和云服務營收增長17%;Surface 增長39%, 連續六個季度錄得增長,連續四個季度增長在10%以上。游戲增長了8%,其中Xbox訂閱服務的收入增長31%。值得一提的是,本季度“服務及其他”營收首次超過了產品營收,服務類收入達到162.52億美元,比產品類營收多出3300萬美元。而在去年期,服務類營收的貢獻比不到40%。更加倚重服務類營收,是科技巨頭的一種趨勢。除了微軟,蘋果“變軟”的趨勢也越來越強。周二盤后的蘋果財報中,不再提供硬件銷量,而在服務上披露了更多的相關數據,服務營收首次突破百億美元,毛利率達到62.8%。并且蘋果也效仿微軟,把營收分為產品、服務兩個板塊來進行統計。
2019/1/31 9:40:11查看更多>> -
國產龍芯處理器是什么?
早在2001年5月,龍芯的課題組就已經成立了。換句話講,龍芯的研發已經經歷了十八年的路程。事實上,龍芯從誕生之初就一直處在風口浪尖之上。有人認為龍芯的團隊企圖挑戰英特爾的權威是自不量力,有人認為龍芯只是個騙國家經費的項目,但是誰又會知道這其中背后的艱辛和心血?從海思麒麟芯片的經驗已經證明了,技術只有在自己身上,才是硬道理。這一點放在龍芯身上也非常適用。為什么要研制龍芯還要從90年代說起,當時的中國并沒有獨立研制高性能計算機的能力,所以哪怕是高價去外國進口的計算機,也被提出了非?量痰囊,那就是把計算機放在透明玻璃房中,并且鑰匙不歸中國保管,使用前必須得到外國人許可才能使用。而90年代的一系列事件,都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所以,在2000年前后重啟了一大批科研項目,其中就包括了龍芯這項科研項目。成立之初的龍芯,其實處境十分的艱難。當時團隊只有十多個人是東拼西湊的,國家對這方面的支援相比其它的項目都要少,平均下來也沒有多少錢。研發芯片所需要的資金非常大,這點錢無異于杯水車薪。相比于國外一些巨頭上億美金的研發費用,龍芯的條件非常艱苦。然而龍芯還要忍受著網絡上的各種冷嘲熱諷,面對巨大的壓力。但就算如此艱難,這么多年來,這支小小的團隊依舊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壯舉。2015年3月31日,北斗衛星導航多了一個新成員。這位新成員使用的,就是龍芯處理器。能夠被用在如此重要的衛星上,說明龍芯已經非?煽苛恕6覄e以為龍芯在生活中見不到了。你在馬路上看到的紅綠燈可能就是龍芯控制的,甚至一些機頂盒也用的龍芯。從龍芯在2010年選擇市場化運營之后,就沒有再向國家索要一分錢資金,并且在2015年實現了收支平衡。從這么多年的發展,龍芯先后推出了龍芯1號、龍芯2號、龍芯3號三個系列,性能也從當初龍芯1號的266MHZ提升到龍芯3B1500的1.5GHZ,工藝從當初的180納米提升到32納米,可以說龍芯的進步是非常明顯的。特別是龍芯新研制的3A3000在單核性能上超過凌動、VIA和ARM。這些芯片的性能雖然算不上頂尖,但是可以在很廣泛的領域使用。龍芯的路還有很長,雖然目前設計水平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但應用和生產制造還存在不足的地方。不過也相信,雖然未來一片渺茫,但龍芯依舊能走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古話說得好: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2019/1/31 10:09:54查看更多>> -
國內云計算市場份額排名
近幾年來,云計算已經成為整個互聯網行業市場常常掛在嘴邊的名詞,所謂云計算,簡單的說就是在現代企業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洪流中,各企業為盡量節約在配備計算機,服務器以及其他相關設施成本而衍生的一種新型模式。在全球互聯網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云計算成為各國大企業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全新模式,各國對云計算產業方面的研究不斷地加強,也在不斷尋找屬于適用于自己的發展模式。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云計算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日前,2018年前半年中國各大云計算平臺的市場份額排名被正式公布——榜單顯示,阿里云以43%的市場份額占據頭把交椅,騰訊云則以11.2%的市場份額位列次席,中國電信占據市場份額數為個位數,總排名只位列于兩大云計算平臺之后。從前不久剛剛公布的2018年前半年的全球云計算企業市場排名榜單來看,阿里云在全球市場上也有大幅度的增長——全球排名位列第三,緊排名在亞馬遜和微軟這兩大行業“大佬”之后,同時也是唯一一個在這份全球同行業市場份額排行榜中榜上有名的中國企業。在此次公布的全國性榜單中,阿里云更是“一家獨大”,一人就占據了中國市場將近一半的市場份額,將排名第二的騰訊云甩開了一大截(4倍)。事實上從阿里云這些年來的市場發展中也能夠看出,它并沒有將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某一點上,沒有明確的市場定位,而是使用了多元化的發展模式,在電子商務,營銷,金融等方面都有涉獵,也正因為這個原因,阿里云才能夠在群雄爭霸的互聯網陣營中站穩腳跟,在中國公有云市場上達到“一枝獨秀”的效果。騰訊可以算作是國內互聯網社交行業的“老前輩”,這些年來在國內市場上的發展有著不俗的表現。騰訊云是一個集視頻、游戲、社交大數據等服務為一體的服務平臺,特別是在游戲和視頻領域創造出的成績已經得到了全行業的賞識。同樣,騰訊云也和阿里云一樣,一直在謀求多元化領域。雖然這次市場份額排名雖然仍與阿里云有存在的較大差距,但由于其創新能力強,發展速度快的特點,在未來幾年仍有較好的發展空間。中國電信是國內三大虛擬運營商之一,近年來在不斷加大資源投入的同時,也在積極與華為等優質企業進行合作。在這次的云計算市場份額中,中國電信占據了7.4%,仍有較大發展前景。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云計算市場上的競爭日趨激烈——國際市場上有亞馬遜這樣的“大佬”,國內市場上有阿里云這樣的企業,這就給我們傳遞出的一個信息——隨著老牌優質企業的不斷壯大,市場留給后來者的發展空間將越來越小,也就是說,對于中國電信和騰訊云這樣云計算市場上的后起之秀來說,更要好好的利用自身的平臺優勢,保持對市場的敏銳嗅覺,才能在云計算市場中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發展。
2019/1/31 18:45:44查看更多>>